山大网站 办公系统 旧版回顾
 
 
旧版网站
  资讯中心
  校友情缘山大
  案例专题
  部门介绍
  党建工作
  校地合作
  校企合作
  校董会
  我要合作
  首页
欢迎页 >> 校董会 >> 校董专栏 >> 正文
愿母校在建设和谐社会中作出应有贡献——访校董会名誉主席、原国
发布时间:2006年12月27日 10:27     作者:校董会与教育基金会办    点击:[]

10月15日,在山东大学校董会第一次会议上,原国家电力工业部部长史大桢先生在发言中表示:希望山东大学在教育事业、人才培养和科研发展中取得更大成绩,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做出山大应有的贡献。这段言辞恳切的表白,既传递出史先生作为第一届校董会名誉主席对山大未来发展的殷殷期望,也饱含着他作为山大的老学长对母校的眷眷深情。

10月14日晚,史先生不顾旅途劳顿,在山东大厦接受了校报记者的专访。朴素的衣着、儒雅的谈吐、敏捷的思维、活泼的语言,富有学者气的史先生让我们实在无法把他与一位75岁高龄的老者联系在一起。而他对大学生活的款款回忆,对教育发展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山大学子的殷殷期望,又让我们感受到史先生对学校发展的远见卓识和那份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怀。

史先生是我校51级电机系学生,从1955年毕业到2006年,他已经离开母校整整51年了。50多年的风云际会、50年多的世间沧桑丝毫没有减弱他对山大的记忆和对母校的深情。一提起当年的学习生活,史先生侃侃而谈,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青春时代。

1951年,正值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恢复期,1953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候,风华正茂的年龄,史先生和同学们被各行各业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深深感动,立志要学好知识、学好本领、报效祖国。提起入学时对专业的选择,史先生说:“我选择电机系真的很偶然,那时候我们对经济建设的认识就是实现工业化,而电力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没有电就谈不上工业化。”就这样,史先生从江苏来到山东,走进了山东大学电机系,从此与电力行业结缘。毕业后他投身电力事业,一干就是四十年,直到1993年任国家电力工业部部长,登上了事业的巅峰。史先生认为,他在事业上的成功源于大学时代就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对祖国、对党、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正是这些思想指引着他一路走来。史先生犹记得当年解放时,他在无锡街头看到解放军们把背包当枕头睡在马路边的情景,就是从那时起他对共产党有了新的认识,他从党身上看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大学时代阅读的很多优秀文学著作也对他的人生观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他记得当年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受到极大震动,“人不能落入无为”是他当时的最大感受。他非常喜欢廖仲凯的一句话:“人最重要的是精神,精神日新,道德日新”。他告诫今天的大学生,一定要在大学期间解决好思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清个人与国家、与社会、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只有先把这些思想问题、信念问题解决好了,走上社会才会少走弯路,而且走得好,走得远。

报效祖国、服从分配、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是史先生当年毕业时的理想,没有个人选择,没有挑拣工作,也没有任何投机心理。那时,他是团支部的组织委员,但是在分配问题上没有任何私心和私利,一切服从组织分配。最后按照组织要求,他来到辽宁阜新发电厂,从最脏最苦最累的活干起。在工作中,史先生从没有因为自己是大学生、是知识分子就疏远工人群众,他虚心向工厂的师傅学习,注重掌握实际操作技术,再脏的电机房也要钻进去看看。靠着坚韧、刻苦和努力,他很快度过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并且连续20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针对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史先生显得忧心忡忡,由于对金钱和物质利益的盲目追求,大学生择业明显向东南沿海地区倾斜,他认为这是我们大学生缺乏宏观认识、缺乏社会担当,归根结底是没有解决好世界观这一根本问题的表现。东部地区虽然环境好,生活水平高,但是我们国家的西北部更缺乏人才,那里有好几千万人民正期待着脱贫致富,他们更需要高素质人才的援助,祖国也需要有抱负有能力有思想的青年人去那里贡献力量。“现在的大学生还能否像我们当年那样,把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作为就业的理想呢?这是一个世界观问题。”史先生不无感慨地说,“我的经历告诉我,环境与人的结合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能起到决定作用,年轻的时候受一些挫折和磨难会成为你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得知山东大学105周年校庆时成立第一届校董会并且被推选为名誉主席,史先生欣然前来,他对展校长在第一次校董会上所作的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也对山东大学今后的发展给予厚望。当被记者问及对我校首届校董会的成立和身为校董有何感受时,史先生说:“校董会的成立给了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关心学校的机会,今后我会尽我所能地帮助学校更好地发展,使学校对社会产生更大影响,作出更大贡献。”尽管已经毕业多年,史先生对母校一直有着浓浓深情,他与我校电气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保持着经常的交往,即使是高居国家电力工业部部长之职,他也坦言:“不管我身在何处,我始终是山东大学的学生,山东大学的老师始终是我的老师”。

史先生在任国家电力工业部部长期间,领导和组织了我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所表现出的智慧和魄力令人钦佩、受人尊敬。他把自己坚韧、刻苦、努力、严谨的工作作风归因于大学时所受的良好教育。谈及当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史先生谦虚而郑重地表示:“我不是教育专家,没有什么高深的教育思想,但是我认为大学教育应该德、智、体并重,教育的老三样不能丢。我们尤其要重视德育工作,重视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德是做人的标准,先解决好做人问题,才能做好事情。”当得知我校正在致力于人格培育体系的建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时,史先生非常高兴地说:“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才,立足于创新才能走在世界的前列。希望山大今后为国家发展和企业改革输出更多人才,也输出更多成品。特别是在文史哲领域,我们的研究要更多立足于当前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对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思考要更系统、更明确、更深入,争取产生更多更好地哲学论文以及文学作品。”

多年从政生涯让史先生极具政治敏感和与时俱进的活跃思维,这次来山大正值十六届六中全会刚刚结束,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幸福蓝图和具体目标,史先生对山大师生们提出了新的期望,他说:“希望山大师生们努力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文件精神,把握全党全国建设和谐社会这一关键问题的精神实质,并且与学校今后的改革、发展目标相结合,真正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条:史大桢校友与母校青年学子畅谈人生价值 下一条:为着同一个梦想——在山东大学首届校董会成立仪式上的汇报

关闭